文獻分享

神職人員的職業倦怠、同情疲勞以及潛在的同情滿足

Risk for Burnout and Compassion Fatigue and Potential for Compassion Satisfaction Among Clergy (Jodi, Ann, Fatima, Monique, 2013)

在美國,每四位就有一位會尋求心理治療,而神職人員更是心理治療的最前線。然而,神職人員卻不像社工,有接受專業的心理諮商訓練,即神職人員所擁有的諮商資源和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想要藉由這份研究來調查神職人員的同情疲勞、職業倦怠和同情滿足的程度,以及神職人員的背景如何影響同情疲勞。

經過以社群為基礎的參與式研究1 (community-based partnership research methods, CBPR)蒐集相關資料,並以階層式迴歸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1. 神職人員具中等程度的同情疲勞及同情滿足,以及低程度的職業倦怠。
  2. 神職人員背景的影響:
    1. 擔任神職人員的年資、註冊年數愈久,以及本身沮喪的程度愈高的話,就有可能愈容易患有職業倦怠。
    2. 如果神職人員所屬的教會規模愈大,他們的同情滿足就會比較高。這有可能是因為人力比較充分的緣故。
    3. 神職人員的註冊年數愈久,以及本身沮喪的程度愈高的話,可能會降低同情滿足的程度。

作者於文末建議,神職人員應與社工合作,不僅讓社工提供諮商的專業知識,並在諮商時提供適時的幫助,以及給予神職人員自我照護及管理的建議。如此除了能夠減緩神職人員發生同情疲勞及職業倦怠的可能性,且更能勝任心理諮詢的工作外,也能和社工互相分享資訊及應對策略。

 

1以社群為基礎的參與式研究(community-based partnership research methods, CBPR):是一種研究的伙伴關係方法,目的是增加對特定現象的了解和理解,並將所獲得的知識與乾預措施,政策和社會變革相結合,以改善社區成員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在研究過程的各個方面公平地涉及社區成員,組織代表和研究人員,並且所有合作夥伴都在其中貢獻專業知識並共享決策和所有權。這種研究方法有以下特質(Goodman, 2001):

  1. 將研究團隊與被觀察群體視為相同的
  2. 強調所有夥伴的長期變化
  3. 強調共同學習
  4. 實行創新的問題解決技術
  5. 定期舉行利害關係人會議

延伸閱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