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分享

測量同情疲勞

Measuring compassion fatigue (Brian E. Bride, Melissa Radey, Charles R. Figley, 2007)

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目前測量同情疲勞的各種量表進行說明,此外,也列出了和同情疲勞比較類似的專有名詞,簡略的說明各個名詞,但沒有更深入的比較類似名詞間的區別。

首先,在專有名詞釋義的部分,替代性創傷、次級創傷壓力和同情疲勞皆是指醫護工作者和承受創傷的顧客一起工作所產生的負面結果,雖然三者間仍有區別,但我們大多以同情疲勞來表示這個症狀。而與承受創傷的顧客一起工作所產生的正面結果─同情滿足,是指因為幫助了他人而產生的滿足感,同情滿足可能是讓照護者繼續工作的動力,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種保護力,有學者指出同情疲勞與同情滿足可以互相抵消,有些則認為兩者間的關係並不明確,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兩者是會同時存在的。

同情疲勞會降低照護者的專業判斷力,像是出現誤診的情況,因此要預防同情疲勞出現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出適合診斷同情疲勞的量表,本文介紹了幾個測量同情疲勞的量表,如下:

  1. Compassion Fatigue Self Test (CFST):是最早測量同情疲勞的量表之一,共40題,分為同情疲勞(23題)、職業倦怠(17題)測量個個症狀出現的頻率。將同情疲勞或是職業倦怠的分數分別加總得到該部分的總分,如果同情疲勞的總分超過36分即有高風險的同情疲勞,職業倦怠加總超過51分即有高風險的職業倦怠。有學者將這份問卷進行刪減,同情疲勞刪減至22題,職業倦怠刪至8題,問卷稱為Compassion Fatigue Scale - Revised (CFS-R)。後來,有學者再將此份問卷刪減至13題(次級創傷5題;職業倦怠8題),這份問卷稱為 Compassion Fatigue - Short Scale (CF-Short Scale)。
  2.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Life Scale (ProQOL):ProQOL共30題的自陳式量表,分為同情滿足、職業倦怠及同情疲勞三個部分,每個部分10題,測量受試者「過去30天」對每題的「頻率」。同情滿足分數加總低於33分即代表低程度的同情滿足;職業倦怠總分>27分則代表有較高程度的職業倦怠;同情疲勞>17分代表可能有同情疲勞的問題。
  3. 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 Scale(STSS):這份問卷起源於美國心理學會DSM-IV-TR (APA, 2000)中的判斷PTSD的標準(標準A~F),此問卷取了標準B~D測量受試者因為和受創傷的人一起工作而間接暴露在創傷中「過去七天」每個次構面中症狀發生的頻率,共17題。當測量的總分超過38分就應該要注意該同仁次級創傷壓力的狀況。
  4. Impact of Event Scale(IES) and 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IES和IES-R都是用來測試服務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直接創傷的經歷,因此要在問卷中讓受試者清楚知道「創傷事件」指的是和承受創傷的顧客一起工作而產生的創傷。IES分為intrusion(7題,測量受試者是否有因為壓力而出現不必要的想法、想像、夢、情緒波動、重複行為)和avoidance(8題,測量受試者是否因為壓力而出現敏感度降低、行為抑制、意識到情感麻木的狀況)兩個部分,來測量受試者過去一周經歷症狀的頻率,計分方式則是將兩個部份的分數相加,26分作為分界點,然而,這份問卷被批評沒有辦法測量到創傷壓力的第三個面向─hyperarousal(過度反應),因此以IES為基準,新增了7題,其中6題測量hyperarousal,以及1題是DSM-III-R中診斷PTSD的標準,稱之為IES-R。
  5. Traumatic and Attachment Belief Scale(TABS):測量創傷中會發生的心理問題,量表包含control, esteem, intimacy, safety, & trust等五個部分的心理需求,而每個部份又分別測量對自己及對他人的心理需求(如:self-trust, other-trust)。
  6. World Assumptions Scale(WAS):用來測量隨著創傷而改變的認知架構,這個量表原本是用來測量因為直接受到創傷而改變的世界觀(worldview),但也適合替代性創傷可能會產生的認知扭曲,分為Benevolence(慈悲) of the world、Meaningfulness of the world及Self as worthy三個部分,受試者回答對每個問題的同意程度,整個量表的分數為全部的問題分數加總,但量表並未說明哪個分數是分界點或分類的範圍。

上述每一份問卷著重的面向、測量的周期都不同,所以管理者應該要先確認自己想要測量的部分,再來決定要採用哪一份問卷,作者也建議也可以不只使用一個量表,來了解同仁在同情疲勞的不同面向的狀況。另外,在使用這些量表也要注意,雖然這些量表都適合測量同情疲勞,但卻無法代替以專業的知識、經驗來判斷的醫師,此外,在設計量表的時候,為了避免會有同情疲勞狀況沒被測量出來的狀況,在計分上可能會膨脹同情疲勞的分數,因此有可能有些同仁並沒有同情疲勞,卻被測出有同情疲勞的狀況。

延伸閱讀主題